常見詐騙手法話術解析與預防策略

sidebar-left
9 月 11, 2024
by 

第一章 假網拍詐騙

一、手法及話術深度解析:

詐騙集團鎖定臉書、LINE或知名拍賣網站(如露天、蝦皮)之用戶,利用消費者貪圖便宜心理,以「限時特價」、「工廠直營」、「海外代購」等話術,販售最新款iPhone、限量球鞋、名牌包或熱門演唱會門票等商品,並以明顯低於市場行情之價格吸引民眾。其常見操作模式為:要求買家跳出原交易平台,改以LINE或Messenger私下交易;或提供偽造之貨運單號取信被害人。待被害人透過銀行匯款或貨到付款後,賣家便失聯,或寄送仿冒品、劣質商品(如山寨手機、假鞋),甚至以空包裹充數。

更進階的手法包括:創建與正牌商家極度相似的粉絲專頁、一頁式網站,並盜用正版產品圖片與消費者好評,營造可信形象。部分詐團還會提供虛假客服電話,在被害人發現異常時繼續以「系統延誤」、「海關扣留」等理由拖延。

二、進階預防策略與應對機制

(一) 選擇交易平台時,應優先採用提供第三方支付(如蝦皮安心付、PChome支付連)或面交驗貨機制之平台,避免直接匯款至個人帳戶。若賣家堅持要求私下交易,極可能是詐騙。

(二) 對異常低價商品應保持警惕,可先比價多家平台確認市價範圍,並透過「以圖搜圖」功能檢查商品圖片是否遭盜用。

(三) 查證商家真實性:詳查粉絲專頁成立時間、貼文互動品質及追蹤者帳號真實性(詐騙專頁常充斥假帳號)。可至經濟部「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」網站核對公司統編、登記地址與營業項目。

(四) 若已匯款卻未收到商品,應保存對話紀錄、匯款憑證與賣場連結,立即向平台檢舉並撥打165反詐騙專線。貨到付款者,可在超商取貨時直接開箱檢驗,發現異常當場拒收。


第二章 假投資詐騙(新增)

一、手法及話術深度解析

詐騙集團透過Facebook、Instagram投資社團、YouTube財經頻道或交友軟體(如Tinder、探探)主動接觸被害人,冒充「投資老師」、「首席分析師」或「獲利學員」身分,以「高報酬低風險」、「內線消息」、「量化交易套利」等話術吸引加入LINE投資群組。群組內安排大量假會員發送獲利截圖、感謝文,營造賺錢假象。

初期會讓被害人在假平台小額出金獲利,誘使加大投入。待大筆資金入帳後,便以「洗碼量不足需補足額度」、「IP異常觸發風控」、「需繳納20%獲利稅金」等理由拒絕出金,最終關閉平台(如「富達國際」、「凱瑞國際」等假券商APP)並切斷聯繫。部分平台甚至提供虛擬帳戶供匯款,實為人頭帳戶。

二、進階預防策略與應對機制

(一) 任何標榜「保證獲利」、「零風險高收益」的投資必屬詐騙。正規投資管道(如證券商、銀行)絕不會透過LINE推薦投資標的或要求匯款至個人帳戶。

(二) 投資前務必查證合法性:可至金管會銀行局、證期局網站查詢核准機構名單,或透過投信投顧公會(www.sitca.org.tw)核實投資顧問資格。

(三) 善用165反詐騙資源:透過「165防騙宣導」LINE官方帳號即時查詢詐騙LINE ID;定期瀏覽「165全民防騙網」公布之假投資網站黑名單(如近期常見「MetaTrader」、「FXTM」等仿冒平台)。

(四) 勿下載來路不明投資APP:正規投資軟體應從App Store或Google Play官方商店下載,且需注意開發者名稱是否與金融機構一致(詐騙APP常以個人開發者名義上架)。


第三章 ATM解除分期付款詐騙

一、手法及話術深度解析

詐騙集團駭入資安防護較弱之電商平台(如小型購物網、公益團體官網),竊取消費者個資與交易紀錄後,假冒客服及銀行人員撥打電話(來電可能顯示偽造之銀行號碼),謊稱「因員工操作錯誤誤設分期約定」、「誤升級為VIP會員將連續扣款12期」,要求民眾操作ATM「解除設定」。

話術中常夾雜專業術語(如「沖正交易」、「認證碼」)營造真實感,並要求至ATM選擇「英文界面」操作(避開中文警示),實則引導轉帳至指定帳戶。進階手法包括:要求購買遊戲點數並提供序號密碼(聲稱作為擔保金),或誘導開啟網路銀行進行「虛擬帳號認證」(實為轉帳功能)。

二、進階預防策略與應對機制

(一) 接獲+886開頭之境外偽裝來電或自稱客服/銀行之電話,應立即掛斷,並主動回撥該機構官方客服電話查證(勿回撥來電號碼)。

(二) 牢記「ATM或網路銀行無解除分期功能」,任何要求操作金融設備之來電均屬詐騙。正規電商交易問題僅需透過平台後台即可處理。

(三) 啟用手機來電辨識App(如Whoscall)過濾詐騙電話,並定期更新電商平台密碼,減少個資外洩風險。

(四) 若已提供銀行帳戶或個資,應立即通報銀行凍結帳戶,並撥打165專線協助攔阻受款帳戶。


第四章 假愛情交友詐騙(新增)

一、手法及話術深度解析

詐騙集團於交友軟體(如Tinder、SweetRing)或Facebook/Instagram隨機添加好友,盜用網路帥哥美女照片(常見冒充歐美模特、軍官、工程師),透過每日噓寒問暖建立情感依赖(此過程稱為「養豬」)。時常編造悲情故事(如戰地軍醫孤兒、喪偶富商)博取同情。

待關係穩固後,以「寄送國際禮物包裹遭海關扣留需繳稅」、「共同投資海外房地產」、「籌措來台結婚基金」等理由要求匯款。部分詐團更偽造銀行網頁、貨運單據取信被害人。直至被害人無力付款遭封鎖,才驚覺受騙。

二、進階預防策略與應對機制

(一) 對未曾見面之網友,應保持「談感情不談金錢」原則。任何匯款要求無論理由為何,均應視為詐騙。

(二) 可要求視訊通話驗證身分(注意深偽技術偽造影像),並以「以圖搜圖」功能核實對方照片來源。

(三) 勿提供個人證件、帳戶資料或私密照片,避免遭勒索。

(四) 若對方提及「投資虛擬貨幣」、「博彩平台後台漏洞」等關鍵詞,極可能是「殺豬盤」詐騙,應立即斷聯。


第五章 猜猜我是誰

一、手法及話術深度解析

詐騙集團隨機撥打電話或透過LINE發送訊息,冒充子女、親友(常以「媽,我是阿明啦!」開場),謊稱換新手機號碼要求更新聯絡方式。數日後再以「車禍急需醫療費」、「投資急需周轉」、「被警方拘留需保釋金」等理由要求匯款至指定帳戶。

進階手法包括:使用AI合成親友聲音進行電話詐騙,或透過竊取之LINE帳號直接發送訊息(因帳號真實性高,更易取信)。

二、進階預防策略與應對機制

(一) 接到親友借錢來電,務必以原有電話號碼回撥確認,或透過共同親友側面求證。

(二) 預先與家人約定「安全密語」(如童年寵物名),作為身分驗證機制。

(三) 注意匯款帳戶名稱與親友姓名是否相符(詐騙帳戶多為陌生人名義),並警惕「切勿告知他人」等話術(詐團為避免被害人求證)。

(四) 定期檢查LINE帳號安全設定,啟用「兩步驟驗證」防止盜用。


第六章 假冒機構(公務員)詐騙

一、手法及話術深度解析

詐騙集團假冒健保署、中華電信、地檢署等單位,以語音電話引導回撥,再轉接假客服。謊稱被害人「健保卡遭冒用請領補助」、「門號涉及詐騙案」、「涉嫌洗錢需監管資金」,並偽造公文(傳真或透過LINE發送)要求將存款匯至「安全帳戶」或交付現金給「書記官」。

話術中強調「偵查不公開」威脅不得告知他人,甚至安排假警察上門取款。部分案件結合深度個資詐騙(如提供被害人身分證字號、戶籍地址取信)。

二、進階預防策略與應對機制

(一) 政府機關絕不會以電話通知繳費或要求匯款,更不會派員收取現金。聽到「監管帳戶」、「資金公證」等關鍵詞即為詐騙。

(二) 接到疑似詐騙電話,應記錄對方單位、姓名後掛斷,自行查詢該機關官方電話進行確認。

(三) 對收到的公文應仔細核對格式、文號與簽章(可至相關機關網站查範例),假冒公文常存在錯字、格式錯誤等破綻。

(四) 若對方要求至超商接收傳真公文,應立即報警處理。


第七章 假求職詐騙(新增)

一、手法及話術深度解析

(一) 詐騙集團於Facebook社團、LINE群組或求職網站(如518熊班)刊登「高薪輕鬆」、「居家辦公」職缺(如打字員、包裝員、代購助理),要求提供銀行帳戶密碼「設定薪轉帳戶」,實則將帳戶作為人頭戶使用。

(二) 以「需繳交保證金防範商業機密外洩」、「購買制服及培訓材料」為由騙取小額款項。

(三) 最嚴重者以「海外高薪打工」(如柬埔寨、杜拜)誘騙面試,沒收護照並拘禁於詐騙園區,強迫從事詐騙工作或販賣器官。

二、進階預防策略與應對機制

(一) 合法企業不會要求提供帳戶密碼或預繳費用。若求職過程涉及「購買點數」、「提供存摺」等異常要求,應立即拒絕。

(二) 面試前應查證公司登記狀況(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)、實際營業地址,並告知親友面試地點與時間。

(三) 對海外職缺應格外謹慎,可至外交部領事事務局查詢該國旅遊警示,並確認雇主是否具備外勞招募許可。

(四) 若遭限制人身自由,應儘速撥打外交部急難救助電話(0800-085-095)或當地報警電話求助。


第八章 盜(冒)用網路帳號詐騙

一、手法及話術深度解析

詐騙集團透過釣魚網站、惡意程式竊取LINE/FB帳密後,假冒本人向好友發送訊息:
▶️ 「幫忙投票點擊連結」(實為釣魚網站)
▶️ 「手機送修,幫忙接收簡訊認證碼」(竊取雙因子驗證碼)
▶️ 「急需醫藥費/罰款」(博取同情詐騙匯款)
▶️ 「代購遊戲點數」(要求提供點數卡序號密碼)

近期更出現「假綁定帳號」手法:謊稱好友新申辦帳號要求重新加LINE,伺機詐騙。

二、進階預防策略與應對機制

(一) 接到親友借錢或代購要求,務必透過原聯絡管道(如電話)二次確認。

(二) 為不同平台設置獨立密碼,並啟用兩階段驗證(如LINE設定的「移動帳號」需電話號碼確認)。

(三) 避免點擊不明連結(如縮網址),可先透過其他管道確認訊息真實性。

(四) 定期檢查帳號登入活動(如LINE的「登入裝置」管理),發現異常立即強制登出並更改密碼。

(五) 安裝防毒軟體掃描惡意程式,避免從非官方管道下載App。

Leave A Reply

法律知識

归档

Cart (0 items)